首页 > 使馆新闻
中国的小康社会及其世界意义
中国驻文莱使馆
2021-11-04 15:15

近日,中国驻文莱大使于红先后在文莱中英文媒体发表《中国的小康社会及其世界意义》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小康社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是中国人民追求现代化的一个阶段性目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其目标更全面,内涵更丰富,要求更高更具体。2021年7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中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中国的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是多维度、全方位的小康。中国建成的小康社会不仅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也取得了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更加繁荣发展、民生福祉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呈现历史性变化的优异成绩,人民生存权、发展权得到有效保障。科技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持续完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679.1亿元跃升至2020年的101.6万亿元,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比重超过17%,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几十美元增至2020年的超过1万美元,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教育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各级教育普及水平均已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中国全民义务植树40年,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2020年,中国民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满意度达89.5%。中国成为世界利用新能源第一大国和世界节能进步最快的国家。

中国的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小康大业,富民为本。中国的小康社会建设,以让56个民族、14亿多全体中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为目标。中国坚决打赢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是全面小康最具标志性的指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有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到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果菜茶肉蛋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经历了世界近现代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自2006年起,中国连续15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中国用占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近20年来,中国新增植被覆盖面积约占全球新增总量的25%,中国贡献占比居全球首位。中国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将完成全球最大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9.8%,不仅再次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和贸易复苏的重要力量,而且为维护全球供应体系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年多来,中国已向世界供应口罩数千亿只、疫苗十几亿剂,有力支持了各国抗疫发展。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与世界联系互动中推进的。2020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0342.8亿元人民币,再创历史新高。中国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大贸易伙伴,在国际大循环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中国消费需求不断升级,超大规模消费市场优势十分明显。据测算,今后5年,中国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货物将超过10万亿美元,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将超过5500亿美元。中国无疑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刚刚结束的第24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表示,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双方坚持讲信修睦,互利共赢,支持多边主义,维护了地区总体稳定、经济持续增长。面对新冠疫情冲击,中国—东盟守望相助,相互支持。文莱苏丹积极评价中国—东盟在经济发展、人文交流及合作抗疫方面的合作,对促进地区长远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会东盟国家领导人表示愿同中方继续拓展贸易投资、互联互通,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贡献。

当今世界,仍面临着严重的发展困境。中国立足自身国情,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方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世界上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独立自主的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道路选择。中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中国将继续奋斗,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